如何將「五倍券」發揮最大的效果

近期政府發放五倍券,期待能在疫情緩合後,刺激景氣。依消基會之前做的統計資料,多數國人是希望拿到現金。問卷同時詢問贊成發放現金的理由?其中有41.4%人是因為「五倍券有使用限期,現金則沒有」,有34.4%人是因為「發放現金可以作為存款或其他用途(如繳交學費)」。政府最後定調為紓困發現金,但振興經濟、刺激消費仍是用五倍券,可能思考的重點如下:


1、 乘數效果:在樂觀預期下,路人甲拿到五倍券,因為這筆意外之財,全家就去高檔餐廳吃一頓大餐;餐廳老闆乙因為營收增加,就拿五倍券安排家人去住一棟漂亮民宿;民宿老闆娘丙收到一堆五倍券,看到百貨公司在推五倍券加碼優惠,又用五倍券一次購足半年要用的保養品…,亦即因一筆五倍卷的發放,刺激了多筆額外消費。所以「乘數效果」要越高越好。

2、 替代效果:在悲觀預期下,路人丁拿到五倍券,想說每年過年都大約花7,000元採買年貨,所以就先把五倍券留下來,等明年1月底時,用五倍券5,000元及現金2,000元,去買了7,000元的年貨,亦即這五倍卷百分之百全部拿來做為原本現金的替代,並沒有刺激出額外消費。所以「替代效果」要越低越好。(去年三倍券的替代率約為70%) 


那如何讓乘數效果越高、替代效果越低, 發揮最大的振興經濟效果呢?這個就牽涉到「對的時間」了。作家張愛玲曾說過:「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緣分;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不幸;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無奈;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種殘忍。」,比如說,把對的真命天子(女),放在錯的時間(結婚之後)出現,那就GG了。另外在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世法哲言》(二十三) 其中有一段話「故事業之成必備時,具智無時業無研機」,就是說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聰明,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那麼,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所以就不會成功。


所以要能成功振興經濟,假設振興券是「對的人」,還要搭配「對的時間」。原則上各行各業要在振興經濟發放「初期」,就先全力提出配套加碼方案,才能增加「乘數效果」,因為經濟流動是需要時間的。如何讓民眾手中的意外之財,感覺又多賺到更多,而被吸引去消費原先不會買的項目,或增加消費比原先更高的數量。依去年三倍券的實際統計結果,「餐飲業」及「批發零售業」的銷售額約增加9.9%與4.6%。而今年10月初開始發放五倍卷使用後,接下來的時間有百貨公司周年慶、雙10連假、雙11購物節…,都推出不少五倍券促銷方案。有的百貨公司的人潮已多到沒有疫情的感覺了,這個報復性消費潮,應可有效挹注在今年第四季財報。另外餐飲業取消口罩、隔板、梅花座之後,有些高名氣的店,己經開始不容易訂到位了,且餐飲業不像零售業,會因促銷Overbooking 囤貨,所以可能到明年第一季(有尾牙及春酒),都還有持續刺激銷售的效果,營收成長率值得期待。  


另外可以觀察在年底的旅展促銷優惠中,很多優惠住宿券的優惠期限只到2022年4月30日之前,而不能用五倍券去買優惠期限一年(例如到2022年11月)的住宿券,變相延後五倍券的使用期限,而去「替代」暑假旅遊旺季的現金。因為當初不發現金而發振興券,就是要打破很多人的習慣(可參考本文第一段消基會統計),才能在短期內提高「乘數效果」,降低「替代效果」,讓很多已在疫情受害的”慘業”,能在久旱中有一場及時雨。期待五倍券能在政府、產業及國人的共同努力下,真正發揮振興經濟流動的最大效果。 


#五倍券

#振興經濟

#世法哲言

#財報

發表迴響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