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逢低在股災中撿走別人不要的股票,一個兼具才智、持恆、具時存金融股的故事

長期投資需要堅強複利的信念

在眾人漲聲中相信行情,行情只有在眾人看衰之際,遍地謾罵聲中才會誕生。歡樂中相信行情容易,但比較辛苦,恐慌中相信行情困難,但比較輕鬆。狂漲時因著眾人貪婪瘋狂追逐,導致風險控制意識逐漸降低,稍微一個震盪就容易吐出手中持股。所以我們只要利用此人性,在大盤下殺的時候勇敢接刀,就能夠買走他人失去理智不顧一切拋出的籌碼。

當年中美貿易恐慌那幾個月加碼快100張兆豐金,今年3月疫情恐慌加碼173張兆豐金,9月除息後恐慌一路殺到27元,再度加碼55張兆豐金。我庫存中的兆豐金持股,大約有300多張是恐慌中撿走的泳褲,快200張是平時不定期不定額買入。專注本業、閒錢投資、資金控管,用這12字來長期參與市場投資,一時的高漲或崩跌這一切都只是平常事兒。5%的東西,不值得我們放太多心思在上頭。平時專注本業、精進技能、提升薪水,恐慌時利用資金控管技巧進場輕鬆接刀。恐慌中存點股,其實沒這樣難,要知道「最好的行情,永遠誕生在最恐慌的隔天」。

別忘記好公司遇上了衰事,賣超下殺乃是常有的事情,此時股息的實質購買力只會變得更強,不會更弱。所以為什麼敢放心參與除權息?因為好公司總是能找到辦法扭轉頹勢,而在調整好獲利結構前,勢必有一段打折週年慶,我們長期投資人趁此時買起來特別輕輕鬆鬆。股市有一句「順勢而為」,這句話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精髓是在「下跌恐慌中,逆勢撿走他人失去理智拋棄的便宜籌碼,等大盤回頭,順勢輕鬆乘坐在上漲的指數中。」

正如《第三世多杰羌佛世法哲言》(二十三):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時,故事業之成必備時,具智無時業無研機,時智具之,就業由然,成就之道弗出定諦也。」。世間上的人,在幹事業的過程中,有的取得了成就,有的遭到失敗,而且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異類相殊,有大有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若要取得一件事業的成功,自己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聰明才智,而在此前提下,還必須要有時間和機遇,才華和時機兩者都要具備。所以說,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聰明,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那麼,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所以就不會成功。因此,只有同時具時和具智,事業才能有所成就。這是所有成就事業所不可否定的一種定諦。

時機(具時):

以順勢最輕鬆但最反人性的是,在逆勢中打出一場漂亮的資金控管戰。要知道「跌深,才是最大的利多」。

兆豐金是一檔股權非常穩健的公股金控,目前政府機構持有比例達19%、外資持股38%、本國金融機構18%。持股比例資料可自行上網搜尋並更新數據。公股銀行有個特色,就是有時會為了政策需求不得不吃下一些風險較高的貸款案件。但公股另一個特色就是政府會嚴格監管,況且兆豐金是被金管會點名的「系統性重要名單」,並且提及是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所以換言之其特性就是「踩雷跌深必反彈」,從過去數據來看兆豐金(2886)踩到年均線大致上就可以逢低布局。但這些情況都是過去的數據,如果未來還遇到「踩雷貸案」那麼投資人

才華(具智):收集資料,詢問與分析

該如何做出細膩的解讀?建議可從主要3點來觀察:
第一、資本適足率。
第二、逾放比。
第三、踩雷所占獲利比重。

兆豐金最新適足率跟逾放比資料,可自行上網搜尋並更新。適足率跟逾放比簡單來說就是金融市場資產因為操作風險大,所以銀行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才能確保財務健全性,並且要有效的監控客戶償還本息的能力。遇到金融股踩雷時,投資人可在第一時間拿最新稅後純益去做計算,可先自行依照 2018年總稅後純益281億元來對照,此次踩雷金額占了總收益多少比重,進而去推算會影響到的EPS。除非有重大的虧損,要不然一般踩雷事件是不會影響太多兆豐金的獲利。

存股靠觀念,勝過技術線

我的選股法不談技術線型,只談如何挑以及從哪邊挑:
第一、找各大成分股(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台大校務基金、台灣郵政選股清單)。
第二、股災時穩定度。
第三、與政府同陣線。

投資人不必去求明牌,也能靠自己從這些成分中篩選出數十檔好股票,然後再刪去不符合自己投資屬性以及股災不穩股後,大致上就能掌握住到底有哪些股票適合自己做長期投資。

參考資料:商周財富網

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3000987

發表迴響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