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階段定存股策略 靠9檔股票年領300萬股利

用價值選股法慘遭套牢,意外發掘定存股策略;

這樣撐了幾年,他從套牢的股票中,發現亞泥(1102)、中華電(2412)這2檔股票,竟能持續帶來現金,投資報酬率還打敗了一路下滑的定存利率和通膨,「不做價差,養久後,價差反而自動跑出來!」他這才仔細研究這2檔股票「愈存愈多錢」的原因,並因此得到

2個挑選長期投資好股的基本法則:

1.長期獲利穩定,連續10年以上,每年配發1元以上的股利;

2.所處產業成熟穩定,也都是長壽龍頭股,不易衰退沒落。

2001年開始,台灣定存利率從6%一路下滑到3%以下,老農夫靈機一動,「不讓錢變薄,就應該把利率2%以下的現金資產,換成殖利率6%以上的股票資產!既然存亞泥和中華電,每年能打敗定存和通膨,何不繼續把錢存進去!」老農夫說。

《存股初始期》

定時定量買進,快速累積持股

決定採取存股策略,老農夫首先想到的是資金分配的重要性;為了保障資金安全,他先預留5年的生活費,剩下的資金才用於存股。

首先,他只買亞泥和中華電,規定自己定時定量,每月買一張,原因有2個:

1.磨練對股價「跌不會心驚,漲不會手癢」的能耐。過去老農夫總是犯了追高殺低的毛病,但是既然要長期賺股利,就不能輕易被股價影響,因此定時定量有助於磨練自己不受股價影響的能耐。

2.快速累積股票數量。張數一多,股利的複利效果才會明顯,並且加速變大;一年存12張,能夠快速累積股票數量。

持續買了1年~2年,老農夫用股票養股票的方式,用領到的股利轉而存其他適合的標的,例如中鋼(2002)、台化(1326)等,目的是分散公司可能倒閉的風險,他說,「如果我有分散在不同產業的5家或10家公司,全倒的機率不大吧!」

至於選股的原則,除了前面提到公司必須是連續10年每年發放股利(包含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在1元以上之外,他也偏好同時配股又配息,而股利若能持續成長更佳。另外,老農夫盡量只選傳產業,避開高科技股,因為高科技公司獲利較不穩定。

靠著這套存股法,老農夫將亞泥、中鋼、中華電,分別存到100張以上,年年增加的現金股利則讓他買進更多股票,卻可以減少投入新資金。

《存股改良期》

殖利率買賣法,降低持股成本

為了強化這套投資法,讓持股成本更低,老農夫研究出第2階段的「殖利率買賣法」。以中鋼為例,殖利率高於6%時開始加碼,低於4%則減碼,賣股票的錢,再拿去存其他殖利率走高、張數還不夠多的股票。「當你(本錢)25元的中鋼數量,比30元的中鋼數量多,你能從容應付中鋼價格波動的風險,走上套牢丟兩邊、投資走中間的正確道路。」老農夫說。

存股前5年,他幾乎只買進,不太賣出,在被問到「零成本的股票會賣嗎?」他解釋,第1年買的股票經過配股,成本逐漸降低,直到回本;此後這張股票還能年年生利息,就應該繼續持有。以他手中的亞泥為例試算,從2002年上半年開始買進,到第6年,第1年買進的亞泥就已經零成本了。他在部落格寫下,「真正的投資人,注意好公司長期回饋好股利。虛假的投資人,注意公司股價漲漲跌跌,追逐短期價差績效。」

每年關注公司發展變化

獲利持續2年下滑就留校察看

但是,股票也不是買進後就死抱著永遠不賣,老農夫的原則是當公司體質變壞,或有資金需求時,才考慮賣出。每年5月,他都會仔細閱讀手中持股的公司財報,緊盯公司的股利變化,也關注公司經營決策的方向。一旦出現重大的經營瑕疵(譬如有道德風險、涉入麻煩的法律訴訟等),或獲利持續2年下滑,就會暫停買進,給予一段觀察期,若無法改善,則從投資組合中剔除。

例如:2010年,老農夫暫停買進中鼎(9933),「雖然是它旗下的子公司被檢調搜索,但因為是商業糾紛,可能走上法律訴訟,這讓我心裡不安,不如就不要再買,去買別的好公司。」老農夫說。

此外,他也在2012年9月於部落格提出,將中鋼列入停止買進的觀察名單。老農夫解釋,由於中鋼過去一年的營收與獲利表現不佳,股利可能大減,經營能力與未來國際競爭力不明朗,前景存疑,因此認為當時空手的投資人,不適合將中鋼視為長期存股標的。

面對政府課徵健保補充保費,股利被打折,存股策略還能持續進行嗎?老農夫一點也不苦惱,他強調,台灣通膨超過定存利率,形同負利率(錢放在家中,只會愈放愈薄)。雖然選的不是殖利率最高的股票,但是他所採取的投資組合,多年下來的年化報酬率達到9.34%,遠勝定存與台股的指數報酬,他鼓勵投資人,及早存股,幾年之後,定能體會股利所帶來的複利威力。

參考文章:商周財富網;

發表迴響

Up ↑

探索更多來自 樂活投資輕鬆生活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