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期背誦詩仙李白《下江陵》、青年時讀余光中濃濃鄉愁的唐詩神遊《下江陵》,到中年時得遇正法虔誠學佛,H.H.第三世多杰羌佛展顯『顯密圓通,妙諳五明』,藝術成就非凡, 恭讀到佛陀詩詞歌賦《奉節江風晚霞咏》;從古到今,實際的五明成就的巨聖、詩人、白帝城與三峽,作者們的博大胸懷和縱橫馳騁的思緒,都已融匯在詩中了。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詩詞歌賦《奉節江風晚霞咏》
煙甲縹緲空繞山
夕陽照映金壁全
江流霧障鎖不住
行船晝夜始無眠
唐代. 詩仙. 李白《早發白帝城》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余光中唐詩神遊《下江陵》
白帝乍發的一箭 不用拉縴 何需操櫓 驚動兩岸的猿猴 再鼓噪也止不住 海拔陡降怎算得出
動員李可染一排排峭壁 再欄也難阻 管他巫山巫峽 那一串串的典故 李白在船上耶 船尾側側轉轉
浪頭起起伏伏 不到雲夢大澤 那氣勢怎煞得住
奉節古城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為旌表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忠君愛國思想,更名為奉節縣。奉節地處瞿塘峽口,大江東下,梅溪河、草堂河北來。沿江兩岸傳有“奉節十二景”,如“武侯八陣”、“白帝層巒”、“峽門秋月”等。奉節城內有劉備託孤的永安宮、甘夫人墓、杜甫寓址等遺蹟。其縣城是長江沿岸保留古城風貌比較好的城鎮之一。城東數公里處有著名的白帝城。 據地方誌載,奉節縣城址曾有過5次遷徙,遷徙的範圍大致在今奉節至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其中北岸的白帝城,至今尚有城墟可尋。
文化
奉節是座歷史古城,也是三峽的文化存根。它經歷了西漢公孫述稱帝,蜀主劉備託孤,諸葛亮水八陣退敵,唐初李靖壓兵荊楚,以及此後無數的鐵血將士叱吒疆場的諸多歷史風雲。許多文人墨客都在這裏淺唱低吟,意氣風發,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李白、杜甫、劉禹錫、范成大、陸游都到過奉節。而把這兒當成了生命之所的則是杜甫。詩仙李白家喻户曉的《早發白帝城》寫的就是奉節。故奉節有“詩城”美譽。
白帝城
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位於奉節城東8公里,是長江三峽重要旅遊景點。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面對瞿塘峽口,氣勢十分雄偉壯觀。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6]、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