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巴菲特傳3-【第二個十年, 又是不貪】

巴菲特的第二個職業十年, 也許是最精彩的十年.
前半段, 面對景氣強烈循環, 表現了不貪. 中段投資華盛頓郵報, 分享了不貪; 而在後段投資蓋可, 展現了信任和坦率, 這兩者, 歸結到最後, 都是不貪.
忍, 就是不貪. 比如劉邦不進皇城搶錢搶糧, 留給項羽.
長線投資, 也是不貪. 就像加州大學測試小孩子, 忍住不吃糖, 之後可以獲得兩顆糖的有名實驗.
沒這麼簡單吧?
我越來越相信, 就是這麼簡單, 不貪而已.*
巴菲特的不貪, 是時間淬煉出來的. 1969年退出股票市場後, 他的波克夏, 持有80%債券, 約兩年半的時間. 前五年多半大勝的他, 繳出了這樣的成績:
年份, 巴菲特報酬%, 標竿指數%.
1970,        -4,                   4
1971,       80,                 15
1972,         8,                 19
1973,        -2,                -14
1974,      -48,                -26
1975,      2.5,                 37
除了1971, 輸得一塌糊塗. 但和他吃飯的同業表示, 感受不到一斯沮喪. 如果沒有這樣的不貪, 也就沒有後面幾年驚人的大勝:
1976,     129,                23
1977,       46,                 -7
1978,      14,               6.4
1979,    102,                18
葛拉漢曾總結道, 投資需要三件事, 不錯的頭腦, 紀律與方法, 還有最重要的, 穩定的心性.
他在沉潛的五年, 不但改造了波克夏, 更重要的事, 也準備好了辨識郵報和蓋可, 所需要的各種能力, 和可貴的閒錢.
這兩筆投資, 我認為是巴菲特生命中, 最重要的大勝局.
[報業有錢不任性]
郵報的葛萊姆, 繼承家業, 對財務並不了解. 過往我讀這段, 和葛萊姆的傳記, 都感到財務計算, 是巴菲特作為投資人, 對郵報最大的貢獻.
事實不然, 十年以後, 經營團隊記得最多的, 是太多投資案被巴菲特擋了下來. 有趣的是, 這些經理人自己也認為”價格太高, 但是…”
但是短期可以帶來事業成就, 膨大自我. 巴菲特的存在, 就像一根竿子, 穩住了團隊躍動的心.
這件事他在第一個十年, 經營Dempster時, 就做過. 但Dempster的現金流不夠豐沛, 投資機會也因此不如郵報這麼多, 事業主不容易分心, 也不需要太多定力
[對蓋可的絕對信任]
而在蓋可, 經理人記得的是, 巴菲特不給建議, 不幫助作決定, 即便是被收購這樣的大事, 都由經理人決定.
須知巴菲特自己當時的書信中提到, 蓋可的狀態, 是下一週就有可能倒閉.
近乎絕對的信任.
信任的本質是什麼呢? 不怕對方做差. 做差, 傷害的是自己的資產, 以及更重要的”自我.” 所以, 根本上還是不貪, 不貪這個自我.
當然, 不貪的前提, 是要選對的壟斷事業來專心, 和選對的人來信任.
郵報作為有壟斷性的報紙, 十年內利潤率上升兩倍, 股東總報酬率達到十倍. 而蓋可的經理人, 巴菲特與他談通宵, 80%的時間用在傾聽, 觀察他的性格, 決策能力, 執行力.
壟斷事業加對的人, 一樣在早先的案例, 就可以看到影子, 波克夏紡織不是壟斷事業, 經營得異常辛苦, 相對的, 波克夏的現金, 拿到美國運通做投資, 就一帆風順.
這樣的經驗, 讓巴菲特學得深刻. 而找對的人, 在Dempster就可以看到. 巴菲特對管理不熟悉, 自己經營的頗為失敗. 後來找對的人來做, 營運就逆轉了.
事業和人, 兩者缺一不可.
[菩薩的示現]
過往我會思索, 投資人樣樣通, 樣樣不精, 到底能為實業帶來什麼?
跨行業, 跨地區, 跨時間的大量樣本, 可以是一個. 至今很多朋友求職, 會來問我某某公司, 發展性好不好.
而若是能深一步挖掘這些樣本的共性, 則貢獻會更高. 共性比如: 所有企業外在的消費趨勢變化, 大小景氣循環, 企業壽命循環, 甚至國家榮衰循環. 內在共性, 則小到人心的不貪, 延伸的信任和分享, 等等.
我認為巴菲特在這裡, 做了一個更高明的貢獻: 真正活出了一份德性. 綜合來講, 第二個十年, 他不止自己不貪, 分享了不貪, 更展現了不貪.*
佛教說, 有苦難的地方, 菩薩就會到. 法師最常舉的例子, 會是海嘯, 地震等天災人禍現場, 許多善良的人.
我想在相對承平的現代, 股票和商業市場, 是充滿苦難的所在. 而巴菲特在這裡, 分享和展現了不貪, 大概是真正的現代菩薩吧.*
[其他]
如何練習不貪?
如前所述, 我認為練習不頻繁看新聞, 股價, 不拿起手機, 不貪一個讚, 不貪吃好料, 不貪好眠, 好宅, 好車, 都是扎實的練習. 在美國這個不太健康的國度, 或許巴菲特的平價牛排可樂, 可以換算成東方的素餐.
另外給務實的朋友, 巴菲特1972-1973買的公司, 貼在下方.

發表迴響

Up ↑

探索更多來自 樂活投資輕鬆生活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